海風迎拐點注入“強心針”:塔筒龍頭股價一度接近歷史新高,葉片和軸承環節燃起星星之火,但出海遠水解不了近渴?

2023-12-10 78 12/10

海风迎拐点注入“强心针”:塔筒龙头股价一度接近历史新高,叶片和轴承环节燃起星星之火,但出海远水解不了近渴?

財聯社12月10日訊(編輯 劉越)
近期海上風電利好消息不斷,揚帆在即。國內方面,隨着
江蘇省海風項目逐步重啓、廣東省省管海域競配結果落地
,阻礙海風發展的因素或逐漸掃清,海風裝機進度有望得到加速。海外方面,
英國將常規海風項目和漂浮式海風項目最高執行電價大幅上調66%和52%
。11月20日比利時、丹麥、法國和德國等
9個北海能源合作國家(NSEC)啓動集體招標計劃
,每年拍賣約15GW海風,從今年到2030年合計約100GW海風。中信證券認爲具備全球產品競爭力的國內優質海風零部件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從產業鏈來看,華安證券尹沿技11月15日研報指出,
風電產業鏈上游爲零部件製造
,包括葉片(碳纖維、玻璃纖維)、鑄件、軸承、主軸、齒輪箱、機艙罩、變流器等;
中游爲製造及配套
,包括整機、法蘭、塔筒、電纜等,
下游爲風電運營商
。相比於陸上風電,
海上風電
由於運行環境的特殊性,除了風機主體以外,還需要用特殊的
海塔裝置
進行固着,並且需要
海底電纜、海上變電站
等特殊設施,實現電力輸出。

值得注意的是,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培育了完善的海風製造產業鏈,海風零部件企業已“深入老巢”
,供貨歐洲風電巨頭。據財聯社不完全梳理,
大金重工、海鍋股份、中環海陸、天順風能、金雷股份、恆潤股份、金盤科技、通達動力和通裕重工等國內風電零部件廠商均與歐洲知名主機廠商有所合作

▌風電產業鏈中塔筒成排頭兵泰勝風能歷史新高咫尺之遙 葉片環節雙一科技底部泛起漣漪收穫20CM漲停 扶不起的風機整機商股價、業績雙殺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在風電產業鏈各個環節中,塔筒股價先行。老牌塔筒企業
泰勝風能6月股價觸及12.29元,距離2015年的歷史最高點(12.75元)咫尺之遙,如今依然處於相對高位
。另一塔筒龍頭
天順風能2022年5月股價提前見底,迄今累計最大漲幅達129%

相對其他環節,塔筒的業績表現也是一枝獨秀。四家塔筒佈局企業中,
泰勝風能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的同環比增速一騎絕塵,Q3單季度營收和利潤環比保持相對高速增長態勢
。具體來看,泰勝風能前三季度營收29.78億元,同比增長40.29%;淨利2.36億元,同比增長41.82%。其中Q3營收13.08億元,同比增長54.89%,
環比增長51.27%
;淨利1.18億元,同比增長78.06%,
環比增長324.68%
。分析人士指出,
泰勝風能業績超預期是海外盈利優異所致,Q3單季出貨量環比提升了62%
,明後年主要業績增長邏輯仍是陸風海風出口的放量。

天順風能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規模在四家中最高,同比增速也是最高
。公司前三季度營收64.07億元,同比增長69%;淨利7.2億元,
同比增長87.4%
,Q3營收和淨利同比實現增長但環比有所下降。中銀證券武佳雄等11月7日研報指出,天順風能三季度業績環比略有承壓,主要是海風項目交付節奏存在波動性導致公司階段性出貨量較少。公司積極佈局海工產能迎接海風項目需求向好,
預計到2025年底公司國內海風水下基礎年產將超200萬噸、海上風電總產能將超250萬噸

大金重工前三季度營收33.33億元,同比下降10%;
淨利4.08億元,同比增長24.2%
。其中Q3淨利同環比均有所下降,但分析人士指出,
大金重工毛利率達24.2%,毛利率高主要因爲公司主打出海業務
,在手海外海工訂單數量位居歐洲市場第一。
前三季度大金重工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1.5%,出口海工同比增長5578.23%,呈現爆發式增長

天能重工
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Q3淨利0.82億元,
同比增長99.51%,環比增長17.66%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泰勝風能和天順風能,
天能重工和大金重工的股價表現還未見起色,相較2022年7月高點已腰斬

除了塔筒外,
葉片
環節的
雙一科技底部泛起漣漪,9月27日收盤實現20CM漲停燃起星星之火,自今年4月低點迄今股價累計最大漲幅達51%
。業績方面,雙一科技前三季度淨利同比大增近七成。

風電
軸承國產龍頭新強聯股價自8月低點迄今累計最大漲幅達38%
。中原證券劉智10月30日研報指出,新強聯第三季度淨利2.39億元,
同比增長161.75%
,業績增長明顯加速。主要原因是
三季度開始風電裝機明顯加速
,疊加公司部分新產品逐步導入市場,其次公司第三季度取得投資收益1.42億,大幅增厚單季度業績。

而扶不起的風機整機商環節,股價和業績均是跌跌不休。四大整機商
金風科技、明陽智能、運達股份、三一重能股價自2022年高點迄今累計最大跌幅分別達47.59%、64.35%、62.58%和50.90%,第三季度淨利分別同比下降97.88%、48.65%、37.54%和12.89%

▌出海是機遇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選擇 分析人士指出風電出海的成本優勢被弱化 遠水亦解不了近渴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看上去海風的至暗時刻已過,但國內風電企業生存環境仍較惡劣。尤其整機商價格戰已經持續好幾年,
國內風機盈利困難是企業繞不開的難題
。面對國內風電競爭激烈的環境,出海對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選擇。

但風電出海的成本優勢被弱化。首先,海外風電市場也很卷。
BP、道達爾等不差錢的歐洲油氣巨頭正以不計成本的方式搶風電訂單
。其次,風電出海不只是“賣風機”,更關鍵的是要完成風電項目建設。而在項目建設中,部分歐洲國家強調產業鏈本土化。在與海外產業鏈合作後,
國內企業將或多或少地遇到歐洲風電企業面臨的挑戰,包括通貨膨脹導致的成本上升、高昂的人工成本以及質量問題等
,利潤空間會被壓縮。

此外,亦有分析人士指出,
出海遠水解不了近渴
,改變不了目前國內價格戰的核心矛盾。國內風電整機商打起了價格戰,海上風機價格從7000元/千瓦左右降至目前的3500元/千瓦左右。
而風電企業擴產潮仍在繼續,當出海短期內難以帶動風電企業的利潤,國內市場價格戰又無止戰的信號,風電企業仍處在殘酷且激烈的淘汰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