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2月9日訊(記者 周曉雅)
12月9日,在中期協、深圳金管局共同主辦的第18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發表講話。
財聯社記者梳理以下幾大看點,以供讀者關注瞭解。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講話中表示,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我國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指明瞭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金融面臨的形勢任務。
推動期貨市場功能高效發揮,貢獻更高質量期貨服務,是資本市場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定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使命任務,也是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李超指出,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爲契機,期貨市場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制度基礎不斷完善、品種體系持續優化、規模和質量穩步提升、市場影響力有所增強,總體上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爲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大局奠定有力基礎。
一是期貨法配套制度逐步完善,研究修訂了《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文件。
二是品種註冊制全面落地。據介紹,當前總品種數達到131個,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航運、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
三是市場運行質量穩步提升,2023年前11個月,我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78.1億手,成交額520.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9%、6.9%,商品期貨市場成交量在全球總量中佔比超過七成,防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相關大宗商品期貨品種價格基本反映了現貨市場供求情況,在保持自身市場穩定運行的同時,積極服務保供穩價大局。
四是市場功能不斷深化,期貨價格定價影響力不斷增強,大豆、有色等品種在維護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上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行業自身發展看,李超表示,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穩步增強,立足基本國情,聚焦農業強國、製造強國等戰略目標,期貨行業提供特色化專業化期貨服務。
期貨公司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據介紹,截至10月底,全國期貨公司共有150家,總資產16416.09億元、淨資產1929.04億元、淨資本1170.35億元,註冊資本1140.21億元。期貨公司合規風控水平整體提升,從分類評價結果來看,2023年期貨公司分類評價中A類及以上公司達55家,佔比37%。
此外,期貨行業服務中小微企業成效進一步顯現。圍繞解決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採購成本上漲、供銷銜接不暢等痛點堵點,風險管理子公司積極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基差貿易、倉單服務、含權貿易、場外期權、互換、遠期等多種業務模式爲企業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風險管理服務方案。
期貨行業支持鄉村振興模式進一步成熟。近年來“保險+期貨”項目規模和覆蓋面持續擴大,爲生豬、玉米、蘋果、天然橡膠等18個涉農品種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累計承保貨值1346億元。項目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24個縣(包括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重點縣502個),覆蓋農戶539萬戶次,在保障農民收入、服務初級農產品保供穩價、助力鄉村產業走向規模化標準化、賦能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大力強化五大監管
李超強調,期貨行業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金融報國情懷和政治擔當,加大政策落實和工作推進力度,健全期貨功能,着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助力強國建設。
在切實維護期貨市場安全穩定運行方面,保障市場安全有序,確保期貨價格發現快速、準確,持續做好風險監測和預研預判;健全市場功能,圍繞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優質期貨服務;優化市場參與者結構,把服務產業客戶作爲重中之重,以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爲抓手推動期貨市場功能發揮。
就如何把握機構發展定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李超表示,推動期貨行業機構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爲根本宗旨,把握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自身經濟目標的關係。
“要明確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營利性的雙重特性,其中功能性是第一位,要在服務實體經濟中實現自身價值、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獲得合理回報。”李超提到,堅持防控風險的永恆主題,統籌業務創新與安全,發揮專業優勢,立足專長開展特色化經營,爲市場提供差異化產品。
此外,期貨行業要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強化機構聲譽風險管理,構建期貨市場健康文化生態體系。
在落實監管主責主業,發揮好監管協同作用方面,李超表示,要加強法治建設,持續做好期貨法配套法規制度的“立改廢”工作。
同時,要着力提升提高監管效能;把握好監管的時度效,大力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依法規範和引導期貨行業健康發展;要加強“五位一體”監管協同,形成務實高效、靈活多樣的合作機制,及時應對行業創新發展新情況新問題。